阿里收购优酷土豆、投资万达影视、华数传媒等等,阿里是否要与腾讯在娱乐领域开战
早就在明争暗斗了。
我们来看看各领域,谁K.O谁,不一定准确,就权当娱乐,反正本来探讨的就是娱乐领域嘛。
1、文学:
阿里——阿里文学、书旗小说、UC;
腾迅——阅文集团(包括盛大文学、起点文学网等一系列国内知名文学资源)
因为腾迅掌握更多IP资源,所以腾迅K.O阿里,拿下一血。
2、影视
阿里——阿里影业、万达影视
腾迅——腾讯影业、企鹅影业、博纳影业
从创作的作品上而言,好像腾迅略胜一筹,因为如前面所说,腾迅握有大量IP资源,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而阿里也出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来对杠,总的来说,腾迅占优。
但如果从播放平台的自制剧上来讲,似乎阿里更成功,比如优酷的《白夜追凶》。
所以,综合权衡来看,二者在这方面大致相当。
售票端:
阿里——自家的淘票票、大麦网
这个都是好久以前的问题了,但是阿里和腾讯开战从未停止过。但他们也部分合作。我看作者写了阿里收购,我主要写下腾讯收购与投资。
1.阿里云音乐与qq音乐有版权交叉,在音乐领域得版权着得天下。
2.最近腾讯33亿收购的新丽传媒,是为了和他的企鹅影视,腾讯视频更好合作和制作新的作品。
3.游戏领域,腾讯一直是老大哥,从之前qq小游戏到LOL再到很火手游王者荣耀,一直说不做游戏阿里前几年也开始做游戏。近期腾讯还同时投资虎牙直播和斗鱼TV数亿美元。
4.阿里云和腾讯云
目前国内云计算阿里云当之无愧国内第一。
总结:腾讯2011年提出泛娱乐概念,之前电影是腾讯的短板所以让他在这边投资很多。
阿里后续也提出大文娱包括了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8大板块。
这几年阿里和腾讯一直在扩张自己的版图并以此来巩固自身的地位,所以很多板块他们总会有竞争,一起合作投同一家公司。
打字不易,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点下关注。
阿里在文娱产业的布局更多是出于边界拓展层面的考虑。众所周知,阿里淘系电商的主要盈利手段是对淘系电商内的商户进行流量售卖,即效果广告。但是随着阿里电商体量不断膨胀,未来可预见的营收增量已经到达天花板。
这个时候,文娱产业所代表的品牌广告就成为阿里的新选择。毕竟阿里在品牌广告领域还是一个新兵,增长空间要大很多。如今品牌广告是百度、今日头条、腾讯、光线传媒等巨头的主战场,而阿里淘系生态的商业资源其实和品牌广告存在重叠。
举个例子,可能某化妆品牌每年要在天猫投几千万的资源位广告,同时又要在爱奇艺等平台投放一些大剧热综上花几千万冠名。一旦阿里借助优酷等平台打通场景后,就会有更多筹码说服该化妆品牌把年度预算全部投在阿里系生态内。
如今大家都在谈一个效果营销的概念,其实就是借助每次投放后产生的数据回流来优化下一次广告投放的品质。想象一下,阿里电商的消费行为数据和优酷等文娱平台的娱乐行为趋势结合在一起,其实就能更加直观的反映出这个广告受众的物理全貌,在这个基础之上,广告投放将变得更有针对性。
这也是阿里正在提出的一个“数据银行”的概念,即每次广告主投放后,就相当于为自己的数据银行账户上存了一笔数据,随着持续投放,自己的银行账户上将会产生更有价值的结论性数据。有了这套营销体系,阿里就能够强化广告主的投放粘性,让投放行为始终处于阿里生态内。
从这个角度看,阿里做文娱在集团层面上根本不是在跟腾讯和爱奇艺横向PK,用一部剧打另一部剧,而是为自己的集团主营业务持续输血,提供数据想象空间和整合售卖空间。对于腾讯来说,虽然坐拥最多的用户数,但是这里的用户数据仅限于社交和一些小额支付场景。相比之下,阿里电商的用户数据结论性更强,辅以娱乐数据后可以更加完整的呈现出一个消费者端用户画像,这也是所有品牌广告主渴望获得的信息。把这个故事讲下去,阿里的“最强商业形态”才会一直有续集可看。
如有共鸣欢迎点赞并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15分钟更深入的了解科技互联网江湖。
一个人被丢在太空站开始种土豆的电影叫什么
《火星救援》是由美国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出品,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马特·达蒙、杰西卡·查斯坦、塞巴斯蒂安·斯坦、阿卡塞尔·亨涅联袂主演的科幻片。该片根据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由于一场沙尘暴,马克与他的团队失联,孤身一人置身于火星面临着飞船损毁,想方设法回地球的故事。影片于2015年10月2日以3D的形式在美国上映,2015年11月25日以IMAX3D格式在中国大陆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