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下,2020考研政治该如何复习
- 《诛仙I》豆瓣小说和电影的两个评分,8.3分和5.6分,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 明代奇人刘伯温到底有多牛?真的是能掐会算吗
- 形容“字写的不好”的成语有哪些
- 对于电影《捉妖记2》,《女儿国》,《二代妖精》你有什么见解吗
时下,2020考研政治该如何复习
个人建议分三步完成,夯实专业术语,政治经济学,政治生活,哲学三大板块的相关专业术语;第二,多关注时事,尤其是时评,第三,材料分析,文本阅读,要注重方法和速度以及答题思路和技巧!
《诛仙I》豆瓣小说和电影的两个评分,8.3分和5.6分,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首先谢谢邀请!
我不是书粉,但是很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喜欢魏无羡才去看的《诛仙1》。
视觉上的惊艳是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唯美、仙气十足的梦境,演技上的惊喜是肖战就是张小凡,平凡、普通、傻气的少年感很强,演技虽然稍显稚嫩,但绝对比想象中的要好,符合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年轻演员的状态;服装和特效属于喜欢的就觉得美,不喜欢的就觉得丑,我属于前者。
小说和电影评分差距大,除开书粉正常反应外(书粉打低分真的能理解,电影确实与原著相差甚远,我如果是书粉也会生气),应该有很多原因,其中故意为之的可能不占少数,尤其是各种恶评到了对演员本身的攻击的状态,有些不明白。
所谓的流量是原罪,有点不明白,这里面谁是流量担当,肖战?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肖战是何方神圣,何况他也确实没辜负张小凡,看完电影,感觉他不是肖战,不是魏无羡,他是张小凡。
个人认为,电影是为了娱乐观众,让生活不那么枯燥,现在成了观众娱乐电影,让生活更加不那么枯燥无趣了。
作为一个诛仙小说粉丝,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你分析下为何。
第一,剧情改的太大。电影前半部分,对小说的改动尚可接受,但后半部分,特别是结尾之处,完全就是乱改。给观众的感觉便是为了结束电影而结束。小说中张小凡离开青云的导火索是屠村真相显露再加上碧瑶死于诛仙剑下,再看电影,碧瑶仅被一剑刺伤,而且张小凡离开的原因也全是因为入魔。
第二,实力夸大。电影中,道玄等七峰首座加在一起竟然不敌鬼王,更夸张的是张小凡入魔后竟然能以一敌七,此刻的他刚刚比完武,没学天书,哪来的能力?
第三,部分角色乱改。比如幽姨那个装扮,简直吓坏观众。
综上,这部电影,主要锅在编剧和导演身上。演员虽然演技不是特别到位,但尚可。
小说以文字塑造画面,搭建情节,场景。其中许许多多的场景也罢,人物也好,并非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绝对一致和相符的现实画面。
小说塑造一个人物,常常是为着故事本身塑造出一个最贴切的形象,所谓最贴切的人物,或许是来自于作者的创作。
电影里台词和情节,依照演员本身的气质与长相进行修改,这样拍摄出来的最后作品,在人物上就已经饱受诟病,在海报和前期宣传时,就已经让人大呼违和,更何况是实际观影过程中,不满的情绪更是发展到了顶峰。
谢邀!
大部分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评分都低于原著小说的评分。
先有小说,后有电影,小说给读者建立了第一印象,包括人物如何,故事如何,所描绘的场景如何。
后有电影,根据小说改编,电影给观众建立的是第二印象。
所以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必定会将小说和电影拿来比较,如果有一点点的不同,一点点的不如,观众就会失望。
这里的“观众”大部分是小说书迷。
书改电影的差评本质上都来自于书迷。非书迷观众,观影体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书迷观众,观影体验所谓的好:没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所以一般;不好,呵呵,太差了。
第一印像已建立,第二印像很难超越。第一印像早已根植内心,是标杆榜样,第二避免不了比较的份,想超越很难。
这就好比翻拍的少有比原著的好。我接受了李若彤的小龙女,勉强接受了刘亦菲,但我接受不了小龙包。
小说和电影的本质区别,一个是文字,一个是影像。
小说除了精彩的文笔带来的心灵洗礼,其他的精彩只能想象,而影片正好弥补了抽象的想象,填补了文字所无法表现的视听的享受。
谢邀。
自9月13日中秋以来,一部诛仙小说的银幕首秀《诛仙1》引起了影视圈不小的话题。首映那天我也去看了。带着爱人去重温学生时代的经典小说。路上我一直鼓吹小说很精彩,程小东极有可能开启一道《蜀山传》之后的玄幻修仙的电影大门。
然而,事实是被打脸了。。。这是一部原著粉都无法剧透的改编!从电影宣传方上映前的改名风波就知道,此剧正直《陈情令》大火,肖战的粉丝猛涨,加上这个大IP诛仙受众范围瞬间扩张到:70.80.90后(原著粉居多),90.00后(肖战粉居多)。如此庞大的受众面积加上中秋好片不多的档期我之前已经预测票房能过5亿了。可是想拍第二部圈钱的目的预计要难产。
因为剧情的设定过早的消费了两个特别精彩的情节。漫威用10年才打造出一个“复仇者集结”,可是《诛仙1》呢?删减乱编,满月古井、玄火鉴、死灵渊、滴血洞、青云山诛仙剑。一部电影把3本书的剧情都拍了,还指望《诛仙2》收割原著粉吗?
这部剧伤害了原著粉,得罪了服装造型师。不得不说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代表作。
可喜的是肖战的粉丝给力,否则程导还会陷入烂片的泥潭不能自拔。
豆瓣还是可信的,至少部分真爱诛仙的原著粉没有全部1星。猴子和大黄还是挣了点分。
还是那句话:豆瓣里评分高的不一定是好电影,但是低于6分的基本可以归结为烂片了。
个人认为《诛仙1》不算烂片,特效和猴子大黄蛮有诚意的。但是脑残的编剧和造型师已经把电影往烂片推了。
明代奇人刘伯温到底有多牛?真的是能掐会算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传闻中料事如神的刘伯温吧。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许多书籍都说刘伯温才智卓绝、料事如神,深富文韬武略,但我认为刘伯温只是一个杰出的谋士,只不过被后世大肆宣扬,被人们推上了神坛。所以我认为他并不是会掐算,他只是一个聪明的谋士,能察言观色,同时精读历史,从而推衍历史的走向。
聪明过人
小时候的刘伯温天资聪慧,而且非常好学,有过目不忘之能,被街坊邻居称为“神童”。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在众多童生中,刘基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理解能力,对其他人来说晦涩难懂的春秋经,在刘基手中能流利的背诵下来,并且读透其精髓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足以说明刘伯温是一个聪明的人。
仕途多舛
刘伯温的仕途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元朝做官的二十多年,刘基过得并不顺心,因为官阶一直是七八品,在他的诗文中,常见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感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历史上怀才不遇的例子比比皆是,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华,而是观点和理念不同的原因吧,才使得刘伯温多次辞官。后来在朱元璋手下才绽放光华。
建国谋略
在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刘基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能在紧张的军事形势下仍能冷静分析对策的刘必有其过人之处,正好这次的战争影响了历史的走向,所以刘伯温才会被逐渐神化,认为他挪动了历史的滚轮,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人们都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我认为刘伯温是成功的,尽管不能掐算未来,但他用自已的智慧为明朝出谋划策,在历史交叉路口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不能料事如神,但起码流芳百世。刘伯温,去掉历史的光环,他仍一个聪明的谋士,加上一点点幸运,历史长河上已然留下了他的痕迹。
诸葛亮、张良、刘伯温这样的人才,几百年才出一个,老百姓都称之为神人,也就是说作为人,确实挺神的,但毕竟还是人,能掐会算的是神,所以不能算能掐会算,只能算智慧过人。胡适说:“历史名人就是一个让老百姓任意打扮的小孩。”对于刘伯温这样极其智慧的人,老百姓总愿意把他打扮的一切尽如人意,于是民间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但都不外乎神仙下凡一类,然后,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而实际上,朱元璋遇见刘伯温的时候,他看见的是一个50岁的老头而已。
▶在朱元璋攻城拔寨的时候,刘伯温最“神”。
后人说刘伯温能化腐朽为神奇,这是夸张了,但他能点石成金,确实事实。在他辅佐朱元璋攻城拔寨的过程中,他一直扮演的是一个“导师”角色,作为一个战略家,总是能够冷静清晰地判断当前形势,他能看到朱元璋看不到的地方,这就是他作为神人的地方,比如:他想到到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可能造反,也想到朱元璋最大的敌人,是内部的纪律,他制定了许许多多战争的方案,最后都得以实现,和朱元璋配合4年,一个小小的割据政权,已然成为南国霸主。
于是才会有预知后世1000年的《烧饼歌》,人们愿意相信这样的神人是存在的,但他留给朱元璋的锦盒(据说朱元璋要求刘伯温将未来的预言,留下来交给自己的子孙,让他们在必要的时候打开,从而获得指引),朱允炆打开后只是一把剃刀和一串佛珠,崇祯皇帝朱由检选择煤山上吊,就说明刘伯温的锦囊实际上并不存在。▶刘伯温不是神,因为他自己都不相信神仙
刘伯温的才能是不容怀疑的,他的《时务十八策》一点也不比诸葛亮的《隆中对》逊色,和朱元璋合作的这些年,他不遗余力地拽着朱元璋像那个梦想奔跑,而朱元璋也从来不脱离轨道,正是因为刘伯温那种异于常人的智慧,总是能成功的事实。
可是天下一统之后,刘伯温就不神了,原因是朱元璋开始执行他“狡兔死走狗烹”的机制,尽管这样,刘伯温的诸多政策,他也小心翼翼地实践着,不然刘伯温也不会告老还乡后,还被言辞激烈的地逼回来。历史没有真相,只留下道理!很多的历史人物都是在当时科学观念落后的情况下,加以演义,以神话传奇的方式记录下来的。所以,我认为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应该没有书上写的那么夸张,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人很有才学,并且逻辑分析能力较强,对事物发展的判断能力也是很高的。
刘伯温虽然没有能掐会算这么夸张,但确实是个文武全才。刘伯温自小就被人高度评价,入仕后还被有识之士比作诸葛孔明。可见其才智之高。而且从他给朱元璋效力时提出的《时务十八策》更是证明了他的才能。
其文主要以《时务十八策》为例。在朱元璋尚还弱小时,就给他规划了一个发展方向。
策一:告诉朱元璋天下为有德者居之,要他修身修德。
策二:告诉朱元璋蒙元国运已去,红巾军又在中原,你可以先经略东南,也就是往东南发展,割据东南。事实证明这条策略非常有效,迅速为朱元璋奠定了争霸的基础。
策三:以陈涉为例,告诉朱元璋缓称王,这样不会引起其他割据势力的针对。
策四:建康为六朝古都,先占据建康(南京),以南京为依托向东南发展势力。
策五:说陈友谅杀主自立,属于篡位,来历不正,不得信任
策六:要朱元璋轻徭役,以元朝无道告诫朱元璋,得民心在着得天下。
策七:任用贤能,以桀纣为例,只有政治清明才能得到士族得归附。
策八:用人不问其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予以众人,则四方有才能的人都回来归附。
策九:物尽其才,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是治国用人之道。后面朱元璋的职业世袭制度就受此影响。
刘伯温是元末明朝的浙江人,从小天赋极高,读书能做到七行俱下,而且过目不忘,十四岁时便学习春秋经书,这些儒家经典,本身晦涩难懂,初学的人一般只能读通,却不明含义,可刘伯温看了几遍之后便能倒背如流,而且还能解说文义,连老师也十分佩服。刘伯温并不只读四书五经,对于兵书、天文历法尤其喜欢,甚至还学过“奇门遁甲”“六甲天书”等,被当时的人比作是当代诸葛亮。
刘伯温一直有着匡扶正义的抱负,因此当出身低微、却有着正义感的朱元璋请他出山辅佐时,刘伯温便不再隐居,而是成了朱元璋手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朱元璋占领南京后,天下还有三股力量,张士诚、陈友谅以及元朝,相对而言,朱元璋实力最弱。这种状况下,刘伯温提出了“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方针,当陈友谅攻下安徽太平,即将顺流而下进攻南京时,朱元璋帐下的谋臣大多劝朱元璋避其锋芒,弃城他走,唯独刘伯温语出惊人,认为“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还分析陈友谅虽然兵多,但骄气冲溢,目空一切,甚至觉得“成王业,在此举”。在这种危急关头,刘伯温三言两语便稳定了军心,避免了朱元璋彻底堕落为流寇。
形容“字写的不好”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字写的不好”的成语有: 张牙舞爪 参差不齐 杂乱无章 颠三倒四 犬牙交错 张牙舞爪 [ zhāng yá wǔ zhǎo ] 形容猛兽凶恶可怕。
也比喻字写的乱。参差不齐 [ cēn cī bù qí ]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杂乱无章 [ zá luàn wú zhāng ] 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颠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三、四:表示杂乱。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犬牙交错 [ quǎn yá jiāo cuò ]错:交叉,错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1、力透纸背 [lìtòuzhǐbèi]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例句:他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力透纸背。
2、笔走龙蛇 [bǐzǒulóngshé]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例句: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笔走龙蛇。
3、矫若惊龙 [jiǎoruòjīnglóng]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例句:这些字一个个看起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颜筋柳骨 [yánjīnliǔgǔ]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例句:真称得上是‘颜筋柳骨’!这可是真功夫哇!是小人少见的好字!小人一定把它裱好,悬挂店堂,它是小店传代的宝贝啦!
5、龙飞凤舞 [lóngfēifèngwǔ]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例句:那幅龙飞凤舞的草书,真是出色惊人!
形容“字写的不好”的成语有:?张牙舞爪参差不齐杂乱无章颠三倒四犬牙交错?
1.张牙舞爪?[zhāngyáwǔzhǎo]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字写的乱。
2.参差不齐?[cēncībùqí]?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3.杂乱无章?[záluànwúzhāng]?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4.颠三倒四?[diānsāndǎosì]?三、四:表示杂乱。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5.犬牙交错[quǎnyájiāocuò]错:交叉,错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歪歪扭扭、信笔涂鸦、杂乱无章、春蚓秋蛇、乱七八糟。
一、歪歪扭扭释义:歪斜不正出自: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扛了一篓子果子,就压得歪歪扭扭叫叫喊喊的,还要称雄呢!” 示例:小林一年级没打好基础,字写得歪歪扭扭的。
二、信笔涂鸦释义: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出自:唐 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示例:在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之后,我总是信笔涂鸦。
三、杂乱无章释义:杂乱:多而乱;无章:没有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出自: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示例:这篇文章写得杂乱无章,让人理不清头绪。四、春蚓秋蛇释义: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出自:《晋书 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示例: 字如春蚓秋蛇,文似地卦天书,别说遣词造句修辞,就是常用的标点符号都常有错,写个请假条也歪歪斜斜。五、乱七八糟释义: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出自: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示例: 我以前作业写得乱七八糟的,现在好多了。
对于电影《捉妖记2》,《女儿国》,《二代妖精》你有什么见解吗
《捉妖记》有人太爱看了,特别是“大孩子”我的男掌柜人,一天到晚一言不发,连吃饭都顾不上,看那胖乎乎萌萌哒小妖们一举一动是那么萌萌哒,在“大男孩”的影响下我也喜欢看这样的电影了,真是近墨者黑!
正好三部电影都看过,从一个观众的角度看,感觉还是挺喜欢的。
从特效上看,感觉技术上还是点赞的。女儿国的水特效简直赞赞赞,捉妖记的动画制作看得出还是有很棒的水准。说点题外话,当小胡巴在跑动的时候,心里很忧伤,动作看着简单,但其实跑这么几步要是放在动画设置中,把角色一步一步对脚步,再调速度,是个非常折磨人心的过程。看到动画如此流畅度,胡巴的表情表现的唯妙唯肖,真心觉得动画电影棒棒的👍。
从剧情上看三部电影皆为玄幻类,题材也以中国元素为主,还是个人挺喜欢的题材。
捉妖记属于合家欢剧情,胡巴萌萌的设计应该还是很受小孩子喜欢的。最后江湖骗子屠四谷也为真情所感动,和大家一起去救胡巴,剧情中的小笑点也频频听到大家的笑声,若非说不足的话则是剧情中有坑没填满,比如血妖攻击了镇子,后面剧情就没有了,其它剧情看起来有点散,似乎也是为了铺垫什么。但做为过年看的电影,这样的剧情老少同看,也不错啊。
女儿国和二代妖精剧情编排也还好,通过强大的特效能把故事展现的更加身临其境,中间的笑点编排的挺有趣,比如沙僧用宝仗将船用成快艇,天书的缺页会跑会跳会捉迷藏等等还是看出了剧情的用心设计。特效有了,笑点有了,如果再剧情增加一些可回味性,感觉会更棒。
先来说说《捉妖记2》,典型合家欢,胡巴太可爱了,萌萌哒,很适合全家人带小朋友去看。看梁朝伟和笨笨互怼好有趣,最让人惊艳的是李宇春,难得一见的长发古装造型,终于没那么man了,竟然很好看,还有点娇羞,一口四川话好亲切。胡巴的思念是落寞时吹向空中的蒲公英,亭主的思念是孤独时漫天飘洒的人造雪,朱朱的思念是上当后自欺欺人的正字纸。无论是人是妖,心里都有一片思念沙丘。虽然剧情幼稚、套路很多,但在春节去看,观众也会少了很多吹毛求疵,算是及格吧。
《西游记之女儿国》:远远超过预期,剧情线仍没做足,但特效,剪辑已属国际范儿,整部片最大的硬伤在于逻辑,明明是一个格局很小的故事偏偏要用这么大的场面,连个反派都没有,从头到尾为特效而特效,为搞笑而搞笑,为煽情而煽情,没有《捉妖记2》那么无脑自然,反而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二代妖精》:这部剧虽然也是恶评如潮,但小编反而觉得如果用心看两遍其实还是能看出一些亮点的,这部片满足了直男癌患者对伴侣所有的想象:珍贵、高颜、顺从、专一。这次迪奥斯肖很用心在搞笑,桥段做的巧妙有新意,冷不丁就来个腹黑,对领导变态的描述也极具讽刺意味,最后大营救还不忘致敬一个叫申克的犯人越狱的故事,算是可圈可点了。(Q18)
谢邀。
但只看过捉妖记2,其他两部没兴趣所以没看,评不了。抱歉~
捉妖记2,冲着萌萌哒胡巴去看的,剧情一般,但是特效不错,画面很美,人物够萌,胡巴的小短腿,笨笨的小酒窝,小屁孩的三文钱,还有最后出场的表妹的桃花眼,过年看这种阖家欢乐的亲子喜剧最合适了。
再说演员,梁朝伟演技真是好,演什么都好,相比之下,白百合和井柏然演技就一般了,总感觉演夫妻演有点尴尬,没入戏。反而李宇春演技居然还不错,可能角色设定讨巧,说起四川话来俏皮可爱,想起上一部看过她的女装扮相是血滴子,我的天,当她头靠在阮经天肩上的时候,我真的是不忍心再看了。但是捉妖记2李宇春的扮相真的好看,服装可以领鸡腿了~